
【实用】旅游日记集锦九篇
旅游日记 篇1今天,天气晴朗,太阳高照。爸爸妈妈还有弟弟我们一家一起到金沙湾海边玩。
海很蓝很蓝,海水是咸的,我们坐在沙滩上,远远望去,浩瀚的海洋,波光粼粼,好似蓝色的绸缎上镶嵌着点点碎银,一排排浪花冲向岸边,向着我们欢笑。
我套上游泳圈,爸爸陪我一起下海和海浪做伴。
海水温情地添着我的脚,浪花像慈父的大手抚摸着我,摇曳着我的衣襟。这种温情的感觉让我今生难忘。
回家的路中,我看到海岸边有一座城堡,它的四面是黑色的外墙。像是一座壮观的城堡。
我希望辽阔的大海永远是那么的美丽,永远是那么蓝。
旅游日记 篇220xx年8月5日星期一·
天气晴明天,爸爸就要去九寨沟旅游了,日记。我也想跟他去,爸爸说太累了我撑不下来。经过我的再三请求他才勉强同意了。他又给旅行社打了电话,旅行社也同意了,我高兴地欢呼起来!晚上,妈妈给我收拾东西,让我早点睡觉,可是,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。
20xx年8月6日星期二·
天气晴昨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的,早上三点半爸爸就喊我起床了。我揉着眼睛跟爸爸下了楼,旅行社的车在楼下正等着我们呢。上了车便向郑州方向开去。一路上,导游给我们讲笑话、猜谜语,我一点儿都不困了。八点,我们到了郑州火车站。吃过早饭,我们便上了去成都的火车。这是我第一次坐卧铺车,每排座位有三层,我和爸爸的是最下层。我感到很好玩,在爸爸和同行的伯伯、阿姨说话时,便爬上爬下的玩个不停。
20xx年8月7日星期三·
天气小雨转阴上午11点左右,我们到了成都,小学二年级作文《日记》。下火车时,下起了小雨。导游把我们安排住在了一家宾馆,听爸爸说是三星级的。我还从来没住过这么高级的宾馆,里面干净、整洁又漂亮,地板都能照出人影来,连开门都不用钥匙,听爸爸说叫IC卡。下午,我们先围着成都转了一圈,欣赏了它的城市风光。接着我们又去了武侯祠和杜甫草堂。在杜甫草堂,我们观赏了杜甫的茅草屋,欣赏了杜甫的诗,我还摸了摸杜甫塑像的手。听导游说摸摸他的手可以沾上他的灵气,能写出好文章。
20xx年8月8日星期四·
天气阴转小雨今天,我们去游览峨眉山,听说山上有很多猴子,我更感兴趣了。我们从万年寺停车场坐索道上了万年寺。我还是第一次坐索道呢。我和爸爸坐进一个像笼子似的车厢,车厢先滑行了一段就离开了地面。人在半空中,真吓人!后来爸爸把我揽在怀里才不那么害怕了。在爸爸的指点下开始欣赏四周围的景物。四周全是绿葱葱的山,加上山间白云环绕,真漂亮!往下看,便是很深的山谷,还是让人挺害怕的。游了万年寺,我们便去了清音阁。一路上的台阶既陡又滑,同行的李阿姨走到半路就累得快走不动了,可我一点儿也没感到累。还没到清音阁便听见了轰轰的水声。因为太想去看猴子,我和爸爸在清音阁没停就去了猴区。我们给猴子准备的桃子、糖块、火腿肠等,可是管理人员不让带,只好寄那儿了。进了猴区刚看到一只猴子,我就赶紧给它合了个影。就在合影时,它突然摘掉我的帽子跳到树上去了,无论我怎么喊它都不下来。往前走,我们又看到了一只很大、很壮的猴子,听管理人员说那是猴王,很凶,不能惹它。我吓得赶紧走开了。走了不远,我么又看见了一群猴子,小猴子趴在妈妈的肚子上,猴妈妈无论是跑、跳,还是上树,小猴子都掉不下来,真有趣!我偷偷扔给它们几个果冻,它们抢到后便又剥又咬起来,而没有抢到的猴子只好在旁边眼馋。不知不觉到了下午五点多,导游催我们回去了,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峨眉山。
20xx年8月9日星期五·
天气多云今天一大早我们就向九寨沟出发了。由于昨天睡得晚,又有点累,上车不久我就睡着了。当我醒来时,只见汽车在半山腰上爬行,旁边便是很深的山沟,很吓人。我问爸爸快到了吗,爸爸说早着哪,到天黑也到不了。哇,这么远!
旅游日记 篇3今天,爸爸妈妈带我们去厦门大学。天气很热,我们来到芙蓉湖边,一边看风景,一边休息。
湖边,树荫下,有一群白天鹅,还有一群黑天鹅。它们伸展脖子,好像在看着我们。嘎的一声,打饱嗝般的声音从我耳边响起,我转身一看,原来是一群鸭子,窝在花坛里。我又听到一种搅动湖水的声音,仔细一看,原来是一只老灰鹅在喝水,在沙石中找东西吃。
阳光灿烂,湖面上波光粼粼,周围的建筑物的倒影在湖面轻轻地晃动,真是美丽极了。
芙蓉湖,芙蓉,就是荷花的别名。真是一个好听的名字,让人觉得是一个美女。大学里有这么迷人的湖,而且有这么多的天鹅、鸭子在玩耍,真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啊。
迷人的厦大,美丽的芙蓉湖让我印象深刻。
旅游日记 篇4都说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。这不,这个暑假,我和爸爸妈妈飞去西安啦。西安,古称长安或咸阳,周秦汉唐等强大的王朝都曾建都与此。作为十三朝古都,如今的西安到处都是历史遗迹。小朋友们,和我一起去亲密接触这座纪念碑式的城市吧!
8月13日星期一晴
今天,天气晴朗,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西安之旅。第一站,首先来到了美丽的大雁塔景区。
来此之前,我从书本上了解到,大雁塔为砖仿木结构,坐落在一座名叫“大慈恩寺”的寺庙里面。我以前看过《西游记》,里面唐僧的原型——-玄奘大师,就是这座寺庙的第一任住持呢!而大雁塔则是玄奘大师取回来的经卷存放处。
大雁塔南面是大唐不夜城:美食、服装、珠宝等应有尽有,还有很多平时不太看得见的露天演唱会呢。大雁塔其他三面都是交通枢纽,公交车站、地铁站、马路和过街天桥,正好与古朴的大雁塔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。可惜,我们去的太晚了,大慈恩寺已经关门,我们进不去,也不能近距离的观赏大雁塔本身。
虽然有些遗憾,但是爸爸说,在大雁塔的北广场,晚上9点还有一场全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等着我们呢。我开始期待着9点钟的到来,也早早的到了场地,可是我们只能看见黑压压的一片人头,这喷泉人气也太旺了吧?3,2,1……只见成千上万个喷泉口一起绽放,在空中勾出一道道优美的曲线,一会儿像一条条蛟龙,腾飞到万丈高;一会儿像一条条丝带,迎风飞舞;一会儿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孩,在玩捉迷藏。
就在众人为之倾倒时,透过水雾,我彷佛看到了那繁荣昌盛的大唐帝国……
8月14日星期二晴
来西安的第二天,我们去了著名的华清宫。听导游介绍说,华清宫是唐玄宗李隆基专为爱妃杨玉环修建的避寒宫殿。华清宫内温泉、花园、湖水和亭榭宫殿融为一体,十分奢华。
真的这么美吗?我带着好奇心进入了华清宫内。迎面是几棵上了年纪的石榴树,他们有的已经600多岁了,可就算如此苍老,却仍然朝气蓬勃,苍翠欲滴,长出的石榴个个饱满丰大,成为当地最为有名的特产。后来,爸爸专门给我买了一些尝尝,咬一口那叫一个个爽。
再往 ……此处隐藏5267个字……个起伏如涛的山峦,渐渐接近主峰时,陡然一座天然屏障耸立在眼前,巨大的石壁上镌刻着三个如斗大的墨字“定国石”。视其字迹苍劲有力,如兔起鹘落。石壁上一层青苔覆盖,呈青黑色。石壁下临一潭清泉,色白如乳似玉,故名日“玉液泉”。此乃涂山三大名泉之一。大家喜不自禁,争相汲饮。
绕过石壁继续前行,渐渐登临主峰之颠,沿着一条用石头铺成的山路,我们来到位于主峰极处的一座古朴的道观前面.只见门楣高耸,山门森严、峻拔,黑漆大门上方高悬着一块巨幅匾额,上书“禹王宫” 三个金色大字。 大门东西两侧的粉白墙壁之上分别书写着:“空山垂四壁,古庙独千秋” 十个刚劲古朴的大字;高大的门庭有楹联曰:“万国会冠裳,仰拜赓歌,协帝勋华承尧舜;千秋谙俎豆,报功崇德,兴王景运启商周。”
禹王宫俗称禹庙,或题为"有夏皇祖之庙"。它始建于汉高祖十二年(公元前195年),历经20xx多年的风雨沧桑,几废几兴,今天依然是人们来来往往的朝拜之地。据《名胜录》唐袁思邈记载:“汉高祖过涂山,命立启王庙,以镇荆山。立禹王庙,以镇涂山。”由此推测,禹王宫的创建年代,已经相当久远。民间又传汉高祖刘邦统军镇压英布,路经涂山,游览了大禹遗迹,为使后人永远怀念大禹治水之功,于是下令在涂山之巅建造禹庙。唐代时,禹王宫就已有道士居住。据文献记载 ,武则天天授三年(公元692年),有一位李慎羽道长,从长安引进石榴种植于当地。汉武帝刘彻也到过涂山。三国曹操父子由淮南古寿春到亳州,都路经此山,并留有遗迹。唐朝有柳宗元作《涂山铭》传世。又看到碑记所载:唐朝大臣狄梁公(仁杰),天下正人也,当时毁全国各地淫祀两千七百余所,惟有禹王宫巍然独存。宋朝除重修碑刻以外,又有黄庭坚、苏轼父子等题诗.
明朝武宗正德九年(1514)曾进行过一次翻修,怀远县官高永年监修,并且扩大了建筑规模,增添钟、鼓两亭。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(公元1596)又一次维修,增加了香亭,虽然这次维修工程不大,可是庙外石壁上石刻较多,木刻、墨迹更多,因长期保护不善,除石刻尚有残迹外,其他皆荡然无存。我们看到的有清朝末年的不少石刻、木刻和墨迹。如近代的康有为、章太炎、邓石如、柏文蔚、张树侯、高慰农等人的书画墨迹。石刻,除乾隆二十九年(公元1764年)重修碑外,还有怀远县官周成章监修碑;木刻联对有二十余付,大都是悬挂在禹宫中厅和吕祖殿内的墙壁上;另外还有木刻大匾八块,都是近代书法名家所撰书。
禹王宫鼎盛时期按照皇家建筑规格,分为东、西、中三条轴线,有五进、十殿、十院,坐北朝南,建筑按八卦方位排列,被誉为“皖北第一道观”。明代虽然对禹王宫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扩建,清乾隆年间又进行了两次较大的维修,但后来都因历史沧桑,殿宇大都已经倾圮。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,当地政府出资拨款对禹王宫进行维修,先后修复了部分屋舍和围墙 ,恢复了部分匾联,诗刻,绘画,并将其列入安徽省重点宫观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第一进九间房屋,中五间等高,覆以黄色琉璃瓦屋面;山门为三间,两边有客房。第二进为崇德院,有拜厅三间,旧时为官吏朝觐禹王,置祭祀物品及休息的地方。厅内挂有苏辙 、岳飞、黄庭坚等人的诗画,东西墙壁嵌有数通碑记。东侧清静道院内有三官殿一座。殿前原有钟鼓楼各一幢,已毁。西侧纯阳道院内有吕祖殿一座,殿内原有明代木雕吕洞宾像,殿北东壁间嵌有苏轼书《涂山诗》石刻。
第三进是禹王殿,屋面原为绿色琉璃瓦,今覆以青瓦。禹王殿前排是一幢穿堂客厅,两面道院中建有左右耳房,庭院中竹木溢翠,绿荫婆娑,环境清幽,谧静典雅。
殿前东侧有明万历二十四年( 公元1596年)所建香亭一座,西侧有清乾隆二十九年(公元1764年)重修庙碑一座。大殿东侧有慈航殿,西侧为长春道院,建有邱祖殿。院西侧有苍龙阁 ,为两层木架结构,上层为藏经楼和历代禹王宫住持居室,下层为历代文人墨客下榻之处。阁前现有一株垂乳银杏,雌雄同株,生机盎然,结果无核,堪称一绝。
第四进为启母殿,奉祀禹之妻启之母━━涂山氏女,已毁于清末。第五进为上下两层的殿堂,上层为玉皇殿,下层为玄武殿。殿西侧原有碧霞元君殿,已毁于地震,今残垣断壁尚存。
禹王宫院内有千年银杏一株,大可数围,拔地而起。留下了“先有树,后有山,大禹问树几千年” 的传说。数百年前,另有一株古树被雷火所焚,如今不仅根部仍然存活着,而且枯朽的树干中,又长出了丈余高的楮桃树,形态奇特,其枝丫盘蜒如龙,俗称树中树,有两句古诗描述这一奇观曰:“山外有山都如画,树中生树不知年。”宋代文学家黄庭坚赞为"老树参天欲化龙"。
从树荫中穿过,跨过几级石阶来到禹王殿内,但见殿内栋梁宽大,盆兰倒悬,禹王殿的正面是大禹王的座像端然面南而立,身着黄服,头戴冕旒。造型神态端庄、气势庄严、肃穆、威风凛凛,望之令人肃然起敬。清怀远名人林之望书一联悬于左右曰:“二仪清浊还高下;万国衣冠拜冕旒。”皋陶、伯益配祀左右。殿内四壁粉墙上挂满了历代名人颂赞大禹王治水功绩的字画,还悬有木刻诗画数轴及楹联多幅,目不胜收,应顾无暇。
在宫内稍事休息,住持道人呈上杯盏,细品山泉榆叶之茗,众人啧啧称赞,虽无云岭龙井、黄山毛峰之味,然其独特的山野溪谷之风沁入肺腑,似有飘忽迷离之感,一路上的署气跋涉之劳辛,顿觉被扫荡一空。
自禹王宫出山门,春风扑面,云淡天高,心胸顿觉开阔,大家不由得蹦跳起来,振臂高呼,大声吟唱,忘乎所以。纵目南天上浮云若带,就象在我们头顶上飘流着一样,似乎伸手可摘。真想马上变化成一只雄鹰,奋力展开双翅,向山下猛窜下去,好好凌空翱翔一番。
忽然有人指着山坡上一块巨大石象惊呼起来,“快来看呀,这就是启母石。”大家蜂拥而上,果然看到一位很象人形的巨石高高耸立在眼前.传说她就是大禹的妻子涂山氏"女娇"的化身。大禹因为治水而得以与女娇相识,又因为两人志同道合而结为夫妻。但他们婚后第三天,大禹便离家为天下人根治水患,历尽艰辛,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。其妻每日怀抱婴儿登高远望,思念远方未归的亲人,多少个春去秋来,望穿双眼,最终坚化成石,世人为这一美丽的传说深受感动,代代相传,并称其为“望夫石”而家喻户晓。
望着眼前这一尊令人崇敬的石象,我仿佛再一次重温了中华民族为了生存而走过的艰难历程。多少感天动地、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,激发着我们的豪情,催我们拼搏奋进。如今,大禹们的后人正在步先辈的后尘,创造着一项又一项让世人瞩目、顶天立地的丰功伟绩。
由西坡寻道下山,曲径小路,穿插在巨石与树丛之中,忽闻琴声叮咚,如远似近。顺声前觅,发现一潭清泉汩汩涌入眼帘。水清见底,晶莹剔透,十分可爱。旁有一条小溪,蜿蜒流入山涧石缝之中。泉边立有一块石壁,上书“圣泉”,字迹虽有些模糊,但依稀可辨,其字体气势磅礴,如巨蟒摇尾,似墨凤翱翔,相传出自宋儒苏轼之手。此为涂山三大名泉之一,之所以名为“圣泉”,传说为大禹治水在此会诸侯时汲水造饭而开掘。由圣泉前行百余步,就是三大名泉的“灵泉”了。
“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;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返.”身心沉浸在这山水美景之中,不觉暮色已至,只好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大禹,告别了涂山。尽兴而归,船至蚌,早已是万家灯火了。